网红“阿姨奶茶”关门后,全网寻找的卞阿姨“隐居”了?最新消息传来

来源:个人简历站

“上海奶茶界全网寻找卞阿姨!”

三年前的夏天,霍山路的网红“阿姨奶茶”关门后,粉丝一直关注着店主卞根琴的去向。

卞阿姨曾在五角场合生汇短暂出现过,与山海茶点合作,继续卖奶茶。后来山海茶点撤离,卞阿姨成了“江湖上的传说”。没人知道她去了哪。

直到前段时间,有人在虹口遇见重回“娘家”的她。“阿姨,侬隐居了吗?店还会再开伐?”这是粉丝最关心的问题。

“我答应他们,有了新动向会及时告知。”12月12日,卞根琴阿姨给新闻晨报记者打来电话,“现在,我想请你告诉大家——明年春节后,我的新店会在崇明中兴镇开张。这次不卖奶茶,卖馄饨、面条、崇明糕、烧卖,证照都办好了。阿姨不怕利润薄,仍旧会用最好的粮食,做你们喜欢的上海味道。”

告别“奶茶三十年”,网红阿姨一度“退隐江湖”

“快看,这不是卞阿姨吗?”北外滩来福士,和姐姐一起过来的卞根琴接连被几拨“粉丝”认出。

这些人都是她的老顾客。他们亲热地拉住她的手,“卞阿姨,老长时间没看到侬,想侬了!”

卞根琴笑了。一旁的姐姐看得有点呆,“想不到侬粉丝这么多。”

“所以我说,三十年的辛苦是有意义的。” 作为上海滩“阿姨奶茶”的鼻祖,从90年代初推着小车在霍山路卖出第一杯奶茶,到2022年歇业,卞阿姨奶茶在江湖上存在了差不多三十年。半杯粒粒爆开的糯米饭,混合当天制作的新鲜奶茶,喝之前摇匀,就是一杯招牌血糯米奶茶。和一般奶茶不同,卞阿姨奶茶的粮食含量极高,除了耐嚼,还抗饿。

2021年7月15日,卞阿姨奶茶在霍山路的最后一天,为了接待蜂拥而来的顾客,卞根琴甚至连续工作了17小时。新闻晨报记者陪着排队的长龙,从夜晚等到第二天凌晨,才拍到卷帘门拉下的画面。

关店后,家里人都劝她歇一歇。她想,自己60好几了,“退休”也是理所当然。赶上北外滩街道动迁,老房子拆了,她索性搬到了一江之隔的崇明,借了当地人的民房,“隐居”起来。对于奶茶界来说,这位资深网红算是“退隐江湖”。

68岁怕什么,“是时候重新出山了”

“隐居”崇明的卞根琴,一天的生活再也不用从早上四五点钟开始。烧茶汤、煮配料、拉开店门、打扫店面、用黄鱼车进货……一系列繁琐都和她“byebye”。

人是歇上了,身体却发出抗议。两次住进医院,盯着空荡荡的天花板,卞根琴的心也是空的。耳畔,一声声熟悉的“阿姨”听不到了。手上,再没有一杯杯奶茶可以递给顾客,看他们的笑容。

以前常见的老顾客,统统变成微信里的网友。“阿姨,侬还好伐?”问候时不时从手机上传来,但是,能请人家来玩吗?不行,路太远,年轻人上班哪个不忙。再说,真有人来,又拿什么招待?

崇明乡下,养老很好,特点是难得见人。因为寂寞,卞阿姨常常骑着电瓶车到中兴镇上去兜,听点人声。

“我这一辈子,苦过来的。平时做惯了,闲下来真难受。”卞阿姨讲,有人说她的名字“根琴”,就是要从根上勤快劳作。劳动,是卞阿姨固定的生活方式。开店的忙碌能使她精神充实、愉快。

“我今年虚岁68,还能再做点事。天天在家困觉,要困出毛病的。”卞阿姨想,干脆在中兴镇上再开一家饮食店。这里不适合卖奶茶,因为“隔着江,外卖难送”,但可以卖小吃,比如馄饨、面条,还有拿手的烧卖和崇明糕。“霍山路的老顾客都吃过我的崇明糕,他们说好吃。”

在崇明卖崇明糕?阿姨说:我懂粮食,有把握

在崇明开店卖崇明糕?卞阿姨的邻居听着都很新鲜,“本地人都会做呀。”

卞阿姨却说:“我这糕的做法,和你们不一样。我把它做得很糯,富有弹性。”她告诉晨报记者,关键是粮食选择和做法不一样。“米要用新米,头天在水里浸过,第二天就像水磨粉。粉要打得够细,蒸出来才好吃。”她选择东北糯米,“那里的米口感很好。”除了崇明糕,也做赤豆糕——一定要有嚼劲。选择粮食,卞阿姨很有把握,“毕竟年轻时是做粮食工作的。”

除此之外,她还要试水经营馄饨、面条。“用黑毛猪肉,做传统的肉馄饨,搭配荠菜馅、青菜馅都可以。”

店开在兴工路的一幢小楼里,借了一到三楼作为店面,“地方蛮大。”和在霍山路一样,她不请小工,自己一个人做。她总觉得,对于粮食的把控,有一种“无法彻底言传”的微妙,还是亲自操刀最好。办理营业执照、卫生许可证也是她自己奔波,前后用了三个月。

忙归忙,精神状态却是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。在她发给记者的近照中,她穿着红毛衣,笑容一如奶茶logo上的头像,和蔼亲切。

“2022年,是你来问我有没有复工,要不要帮忙。现在,我的店证照齐了,就等明年2月开张,托你把消息告诉大家。”卞阿姨对新闻晨报记者说。

当卞阿姨的奶茶成为江湖上的回忆杀,她的新店,又会给粉丝们带来怎样的新感受?新闻晨报记者将继续关注。

来源 | 新闻晨报·周到APP 记者 何雅君